我大三的时候,在图书馆自学了点前端的皮毛,着急找实习,为秋招做准备。那时我还很稚嫩,没有做过任何编程相关的工作,对工作有一种本能的敬畏。那时候很卑微,心里想的是有公司要我我就去。毕竟自己没太多实践经验,进公司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。

不记得面了几家公司,然后有一家创业公司问了我几个简单的问题,跟其他候选人对比之后,选择了我。那时候拿着一两千块钱的工资,跟着差不多时间入职的几个实习生一起干活儿,每天在外面吃快餐,工作的时候还是用的自己带的电脑。虽然待遇低的可怜,但那段时间,真的是为数不多的,让我工作期间感觉到快乐的时候。当一个人感觉到快乐,满足的时候,身体也会发生变化。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感觉到饥饿,总觉得没吃够。大概,这就是心情影响了食欲吧。

很快到了秋招,很可惜,我在秋招没能找到满意的公司,秋招大概是为那些有做充足准备的人的发挥的舞台,ACM选手,刷过算法题,或者名校毕业,在大厂实习过的同学可以如鱼得水,而大部分人都是陪跑。我拿了一两家一般般的公司,拒了。之后又找了一家大一点儿的通信行业的公司去实习,CTO是汇丰出来的员工,COO是Apple出来的员工,想着应该不会太差。但是这家公司却没有带给我特别多的成长,因为没人管我。。。

过完年果断辞职准备春招,春招就简单很多了,优秀的人在秋招已经找好心仪的公司,剩下的都是没找到或者考研失败的同学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看到美的在华工宣讲招聘,然后我投了,过了笔试之后,面试的时候是多对多(大概是太多人了,有点不专业),记得面试官问了几个JavaScript原型链的问题,git命令行的问题,跟我一起面试的几个人都没答上来,我答上来了,之后offer就到手了。

在这个世界五百强的传统家电企业,一呆就是两年。总的来说,还不错,领导待我很好,工作也很轻松,偶尔加班。办公室环境也过得去。也是在这家公司,让我从一个前端菜鸟,成长为一个能独立负责项目的合格前端工程师。只是,当类似的项目做多了,难免会感觉到自己在舒适区呆着,有一种温水煮青蛙丢感觉。另外,作为一个当时对社会认识还不是很足的人来说,一二线互联网大厂才是我的追求,并且,当时对互联网大厂的光环有一种莫名的向往,觉得程序员应该有这样一段履历。

然后我就去面试了,然后我就找了家知名二线互联网大厂,然后我就PUA了。

那是一段灰暗的时间,我第一次有一种感觉,自己遇上了不好的人。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有点儿幸运,因为我遇见的人都没什么坏心眼,都对我很好。但是,这次不一样。我第一次感觉到了焦虑,恐惧,那种做梦都会见到与PUA大师相处的惶恐。

三个月之后,我狼狈的逃离,或者说,被逃离。

互联网,大厂,知名企业,我所有的对这些事物的美好幻想,全部破碎。

临近年底,我着急找工作,又找了一家996的奇葩公司。

自己找的公司,跪着也要上班。如果短期再乱跳槽,简历就很不好看,对求职会有很不利的影响,比如hr会认为你不稳定。在这家996的公司,唯一的好处就是工作时间长,而我可以尽情摸鱼。怎么摸?刷算法,看前端课程,听podcast,练英语听力。

就这样过了一年。

传统企业,互联网大厂,996的公司,创业公司都入职体验过后,我开始有了去外企的想法。国内的企业,我感觉大部分都不值得去,去了也只是挣个小钱养活自己,几乎没有个人时间去做一些事情,而自己,无法快乐。

有了想法,找工作自然会有倾向。然后我开始投外企的简历,在某程序员论坛上看到有人发内推的帖子,work life balance,不内卷,待遇跟得上。我投了之后很快收到面试邀请,面试也没什么大问题,聊的还蛮愉快,拿到offer没有犹豫多久,接了。

到目前为止,我在外企也有半年了,感觉良好,没有什么硬伤。公司每天有免费的零食,水果,牛奶,咖啡,不打卡,不加班,灵活的办公方式(可以自由选择去办公室还是远程办公),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也比较平等,没有架子,公司也注重人文关怀,组内技术上也不会太落后,对个人成长无论在技术成长与英语能力的提升都有一些促进作用,总体来说,这就是一个公司该有的样子。

能去外企尽量去外企,外企是卷不动的打工人最后的归宿。你可以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,但编制是一眼能望到头的路途,而这家外企不行了可以去另一家,世界上永远有外企。

但入职外企也是有风险的,比如中美脱钩。照中国开倒车的速度,脱钩是一种趋势。but anyway,没有绝对安全的选择,目前来说外企是我最愿意工作的地方。

最后,收一下简历,有想来Autodesk的朋友,可以找我内推(可以这里找找自己想投的岗位https://autodesk.wd1.myworkdayjobs.com/zh-CN/Ext),发简历到我的邮箱,标明岗位,hackepoch@gmail.com, Java,C++,前端后端,designer,PM,PO的岗位都有。